本片收錄慕尼黑Gasteig藝術文化中心愛樂廳現場演出,由指揮大師蕭提率領巴伐利亞廣播電台交響樂團演出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第作品九十號~義大利》。
一八三○年代初期,孟德爾頌遊歷蘇格蘭與義大利,這兩處帶給他的靈感成就了許多作品,其中包括在本片中演奏的《交響曲義大利》。儘管音樂並不那麼具相化鮮明可見,但這個國度的聲音仍然在最後的舞曲《Saltarello》中流瀉而出,本作品在一八三四年於倫敦首演。
影片裡的第二首樂曲是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E小調》,此作品被公認為蕭士塔高維契生涯十五部交響曲中的最佳傑作。創作於史達林去世後一九五三年春天,作品是對過往艱困與動盪的時代的深沉省思,儘管曲終仍充滿喜樂,但唱和著當時政治至上箝制音樂的陰影,哀淒與戲劇化的氣氛與情懷處處,堪稱蕭士塔高維契最深沉感人的音樂。
蕭提 一九一二年出生於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十二歲時學習鋼琴,被期望成為鋼琴家的蕭提陸續開辦演奏會。就讀布達佩斯音樂學院時師學於Ernst von Dohnányi 、Béla Bartók、 Leo Weiner 以及Zoltán kodaly等鋼琴大師。年紀輕輕的蕭提便以鋼琴家逐漸為世人注意。時過不久,對指揮也有涉獵的蕭提成為布達佩斯歌劇院的指揮。蕭提曾於一九三六、三七兩年在薩爾茲堡藝術節擔任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助理。隔年,蕭提為莫札特的《費加洛的婚禮》正式登上布達佩斯歌劇院的指揮席傾情演出。
在二次世界大戰展開前,蕭提以躲避戰禍為由走避瑞士,也因此得以繼續自己的鋼琴生涯。一九四二年,蕭提獲得日內瓦鋼琴大賽第一名。一九四六年,蕭提應美國軍政府之邀在慕尼黑國家歌劇院為貝多芬的《費德里歐》擔任指揮。此一指揮演出廣獲好評,蕭提因此被任命為巴伐利亞歌劇院的音樂總監。至卸任前的一九五二年為止,憑藉著蕭提自身的音樂素養與對歌劇的喜愛,讓該歌劇院晉身世界頂尖歌劇院之流。擔任巴伐利亞歌劇院音樂總監期間,蕭提也曾出席薩爾茲堡藝術節以及在維也納、柏林、羅馬、佛羅倫斯、巴黎以及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所舉行的藝術節。
一九五二年,蕭提成為法蘭克福市立歌劇院音樂暨藝術總監。一九六一年卸任後,蕭提轉任倫敦科芬園皇家歌劇院音樂總監直至一九七一年。一九九二年,蕭提獲得桂冠音樂總監之殊榮以表揚他為各個歌劇院所作之卓越貢獻。蕭提曾於一九六九年至九一年間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指揮一職,並帶領該交響樂團於拉維尼亞音樂節表演。在擔任該團首席指揮二十二年間,蕭提將芝加哥交響樂團帶上世界頂尖交響樂團之林,春風化雨無數。蕭提也曾於一九七一至七三年與巴黎歌劇院合作,一九七九年至八三年間擔任倫敦愛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一職。
一九八O年,蕭提於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登台指揮威爾第歌劇《法斯塔夫》。蕭提曾於一九九二年至九四年間擔任復活節藝術節的藍術總監。一九六一年,蕭提與John Culshaw合作史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採用立體聲科技錄製背景特效。這項古典與科技的結合先進錄音技術延續到蕭提的下一部作品 ~ 華格納的《指環》,這部作品完全在錄音室進行錄音工程,前後耗時七年,堪稱錄音史上的里程碑!
一九七二年,蕭提對音樂之卓越貢獻,榮獲女王頒授爵位。一九九七年,蕭提於法國安蒂貝渡假時在睡中安然離去,留下多達兩百五十部演奏唱片、四十五部歌劇以及三十二座葛萊美獎,數量超過史上任何一位古典或流行巨星。
曲 目:◎ 孟德爾頌《第四號交響曲第作品九十號~義大利》
MENDELSSOHN SYMPHONY NO. 4 A Flat opus 90 (Italian)
◎ 蕭士塔高維契《第十號交響曲E小調作品第九十三號》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 10 E Minor opus 93